服务热线:0398-6198352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地址:灵宝市函谷关镇梁村

联系人:李新华

电话:13298285286?13462660781?

电话(传真):0398-6198352

网址:www.xinhuajunzhong.com

QQ邮箱:905052984@qq.com

规范化管理COMPANY PROFILE>返回首页

袋料香菇安全越夏八防措施的研究与应用
(刊登于《食用菌市场》杂志2006422-23页)
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 西峡分校 
闫新发  李文志

春栽袋料香菇及越夏管理的菌棒,受到栽培技巧,越夏场地,菇棚质量,天气的晴雨署寒变化与管理措施等综合影响,容易出现:感染杂菌、烧菌、转色过重、脱水不足等影响正常出菇现象,轻则出菇稀少而减产,重则出故困难影响投资效益。

我们根据西峡县袋料香菇规模栽培形式,经过十几年的越夏问题调查、研究、分析,总结出一套袋料香菇安全越夏防范措施,现介绍如下,供读者参考。

1、 防菌种含杂菌

菌种内含杂菌的因素较多,例如培养料灭菌不彻底、接种环节消毒不严格、接种操作带入病菌、棉塞内含空气挤入、菌种转运呼吸或损伤、接入含杂菌种等原因的含杂菌种,用于生产,就会潜伏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
1.1  香菇菌丝体潜伏病菌的观察:长期的制种与栽培管理中发现,在香菇菌丝适温培养中,可以穿过长毛菌、放线菌、黄曲霉菌等直观杂菌。而在低于20℃环境中培养的菌丝,可以穿过青霉菌、淡绿色霉菌等常见致病菌,而继续生长;已被香菇菌丝穿越覆盖的病菌区,如不仔细观察,很难与纯菌丝分辨,这类菌种中的潜伏杂菌,接入新鲜培养料中,遇到20℃以上条件,还会恢复活性,如遇33℃以上高温,香菇菌丝“休眠性”停止生长时,他们以香菇菌丝体为营养原料快速繁殖蔓延,可以使香菇菌棒在短时间内毁坏。

1.2  选用不含杂菌菌种。菌种培养过程,应有控温恒温条件,如果没有培育菌种的条件,需要到大型专业科研单位、菌种生产单位选购菌种时,选用没有长到底的菌种,可以粗略区分菌种生长后期纯度。使用瓶或袋式菌种时,应除去1-2Cm厚的表面老菌种。对于偏低温度培养的菌种,尤其是中心打孔的接种的菌种,更要慎重选用。

2、防拌料过湿

常见香菇栽培技术资料介绍料水比为11.2,如果按原料晒干的含水量15%计算,培养料含水率为(1-0.5):(1.2﹢0.15)≈63.经过十几年的规模化栽培出菇效果对比,含水率控制在50%-55%为最佳。

春栽香菇菌棒越夏后的菌皮过厚,或含水率过高而影响出菇的主要原因是拌料含水量偏高。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践操作是看料加水:是把新的栽培袋打折后,加入拌好的原料,用手轻轻加压后,再轻轻抖掉原料,袋膜上没有水印,有少量原料,并且一抖即掉为适宜含水量。其中,袋膜上没有原料为偏干,有水印或沾有培养料为偏湿。按照上述方法检验拌料的栽培袋,表面转色为茶褐色与白色斑点相间的色泽,越夏后的出菇效果都比较稳定。

3、防菌棒潜伏杂菌

如果菌棒潜伏病菌,在夏季高温期就可能发生毁灭性损害,关键生产管理过程的防治措施如下。

3.1 装袋前一天拌料。传统栽培技术要求:当天拌料,当天装袋、当天点火、大伙猛攻灭菌。规模化应用的经验验证:这样的生产过程中,存在有培养料中干质原料内的杂菌孢子没有发芽,在100℃蒸汽中不易被杀死。例如常见脉孢霉孢子在干热条件下,可耐130℃高温,它需要在30℃适温中6小时才能萌发出菌丝,而春季栽培季节的平均气温在15℃左右,甚至低于5℃,装袋后的孢子处于未萌发状态,不易被蒸汽杀灭。实践验证培养原料中加入污染杂菌的培养料后,菌棒后期染杂菌的比例增加而随之增加。经过采取“提前一天拌料”措施,让培养原料在湿润和堆温条件下,促使杂菌孢子萌发后再装袋的灭菌效果彻底,并且稳定。

3.2  灭菌袋料趁热封闭降温。袋料灭菌后2-3小时开垛,保持袋料温度在80℃以上时,移到用8×15米塑料吊起的全封闭降温(棚)室内,点燃3-4盒气雾消毒剂封闭降温3-4天,可以有效防止自然空气中的杂菌和袋料表面含杂菌灰尘,在接种过程增加杂菌污染现象。

3.3  无菌操作接种。西峡县是从1994年开始栽培袋料香菇,经过3年的“大室接种”和“箱式接种”模式对比,基本抛弃了房间内开放式接种和塑料吊棚进人开放式接种方法。因为不可避免人体、衣物、头发、呼吸、以及进人时带入到接种环境中的含杂菌和病菌,增加接种后的袋料污染杂菌不稳定因素。经过2004年对开封地区自1999年袋栽香菇越夏,容易造成毁灭性坏袋的调研,和现场对比发现:大室接种的成品袋料,在持续35℃环境中出现的软腐病现象,确认开放接种是越夏困难的主要原因。只有在密封良好的接种箱中接种的袋料,才能获得稳定的成菌率,安全越夏,培育优良菌棒。

3.4  限位限温刺孔。刺孔是促使菌丝生长和排湿的重要措施。刺孔的要点:一是每次刺孔的位置,限定在香菇菌丝团外边沿以内2cm位置,刺深1cm的刺孔针定长度的刺孔方法,防止刺入新鲜培养料中,引起杂菌感染。二是环境温度超过28℃不刺孔,防止刺孔后的菌棒自升温和积温引起烧菌或感染杂菌。三是在封蜡穴上和菌丝团上刺孔,不在瘤状物上刺孔、不在袋膜松弛和空虚位置刺孔。

4.  防高温烧菌

香菇菌丝生长温度5℃-32℃,最适宜24℃-27℃,10℃以下或32℃以上生长不良,35℃停止生长。经试验菇木中的菌丝在40℃经过20小时仍然存活,在45℃-55℃很快死亡。当你把菌棒放在35℃气温的阳光下,几分钟即可以测出袋膜内温度达到55℃左右。又如:在35℃气温的遮阳网下面30cm高度位置测量,比自然温度高出10℃-30℃时,就会适当升高遮阳网与越夏菌袋之间的距离,并在高温期间向菇棚上面喷水降温。

4.1  菇棚严密遮光。采用树枝或黑网遮阳,都要全部遮挡直射阳光,可以在北面开通风口,保持全天通风。傍晚和夜里让棚内空气自然流通,疏散棚内和菌棒积温。如果在竹木林中建棚,应严防阳光透过的光柱扫射菌袋,造成烧菌。

4.2  防自升温烧菌。刺孔后的菌棒内部比表面温度升高1℃-2℃。养菌环境气温高于26℃时,菌棒叠放高度不宜超过4层,并保持环境全天通风,防止最上层两菌棒积温超过35℃引起烧菌。菌棒放大气后,要单层排放在出菇架上,可以有效防止自升温烧菌。需要闭棚养菌的菇棚,日常气温超过25℃,要及时检测温度,开棚通风。

5.  放通风不良

通风不良,影响菌棒通风排湿条件,使菌棒脱水不足,使菌皮增厚,影响出菇效果。其重点是建棚场地要有自然通风条件,并在菇棚四周保持1m宽的通风道,顶部遮阳网与菌棒保持大于0.5m的通风距离。

6.  防菌种穴染杂菌

春栽香菇接入的菌种,因菌丝老化而失去抗杂菌能力、操作或管理过程粗糙、或菇棚避雨不好等,引起杂菌感染。

6.1  防装袋过软。装袋软的袋膜松弛,接种后的袋料移动时造成脱落或呼吸,引起感染杂菌。

Copyright?2015 灵宝市新华食用菌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技术支持:中国食用菌商务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