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范化管理COMPANY PROFILE>返回首页
春栽袋料香菇及越夏管理的菌棒,受到栽培技巧,越夏场地,菇棚质量,天气的晴雨署寒变化与管理措施等综合影响,容易出现:感染杂菌、烧菌、转色过重、脱水不足等影响正常出菇现象,轻则出菇稀少而减产,重则出故困难影响投资效益。
我们根据西峡县袋料香菇规模栽培形式,经过十几年的越夏问题调查、研究、分析,总结出一套袋料香菇安全越夏防范措施,现介绍如下,供读者参考。
1、 防菌种含杂菌
菌种内含杂菌的因素较多,例如培养料灭菌不彻底、接种环节消毒不严格、接种操作带入病菌、棉塞内含空气挤入、菌种转运呼吸或损伤、接入含杂菌种等原因的含杂菌种,用于生产,就会潜伏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1.1 香菇菌丝体潜伏病菌的观察:长期的制种与栽培管理中发现,在香菇菌丝适温培养中,可以穿过长毛菌、放线菌、黄曲霉菌等直观杂菌。而在低于20℃环境中培养的菌丝,可以穿过青霉菌、淡绿色霉菌等常见致病菌,而继续生长;已被香菇菌丝穿越覆盖的病菌区,如不仔细观察,很难与纯菌丝分辨,这类菌种中的潜伏杂菌,接入新鲜培养料中,遇到20℃以上条件,还会恢复活性,如遇33℃以上高温,香菇菌丝“休眠性”停止生长时,他们以香菇菌丝体为营养原料快速繁殖蔓延,可以使香菇菌棒在短时间内毁坏。
1.2 选用不含杂菌菌种。菌种培养过程,应有控温恒温条件,如果没有培育菌种的条件,需要到大型专业科研单位、菌种生产单位选购菌种时,选用没有长到底的菌种,可以粗略区分菌种生长后期纯度。使用瓶或袋式菌种时,应除去1-2Cm厚的表面老菌种。对于偏低温度培养的菌种,尤其是中心打孔的接种的菌种,更要慎重选用。
2、防拌料过湿
常见香菇栽培技术资料介绍料水比为1:1.2,如果按原料晒干的含水量15%计算,培养料含水率为(1-0.5):(1.2﹢0.15)≈63.经过十几年的规模化栽培出菇效果对比,含水率控制在50%-55%为最佳。
春栽香菇菌棒越夏后的菌皮过厚,或含水率过高而影响出菇的主要原因是拌料含水量偏高。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践操作是看料加水:是把新的栽培袋打折后,加入拌好的原料,用手轻轻加压后,再轻轻抖掉原料,袋膜上没有水印,有少量原料,并且一抖即掉为适宜含水量。其中,袋膜上没有原料为偏干,有水印或沾有培养料为偏湿。按照上述方法检验拌料的栽培袋,表面转色为茶褐色与白色斑点相间的色泽,越夏后的出菇效果都比较稳定。
3、防菌棒潜伏杂菌
如果菌棒潜伏病菌,在夏季高温期就可能发生毁灭性损害,关键生产管理过程的防治措施如下。
3.1 装袋前一天拌料。传统栽培技术要求:当天拌料,当天装袋、当天点火、大伙猛攻灭菌。规模化应用的经验验证:这样的生产过程中,存在有培养料中干质原料内的杂菌孢子没有发芽,在100℃蒸汽中不易被杀死。例如常见脉孢霉孢子在干热条件下,可耐130℃高温,它需要在30℃适温中6小时才能萌发出菌丝,而春季栽培季节的平均气温在15℃左右,甚至低于5℃,装袋后的孢子处于未萌发状态,不易被蒸汽杀灭。实践验证培养原料中加入污染杂菌的培养料后,菌棒后期染杂菌的比例增加而随之增加。经过采取“提前一天拌料”措施,让培养原料在湿润和堆温条件下,促使杂菌孢子萌发后再装袋的灭菌效果彻底,并且稳定。
3.2 灭菌袋料趁热封闭降温。袋料灭菌后2-3小时开垛,保持袋料温度在80℃以上时,移到用8×15米塑料吊起的全封闭降温(棚)室内,点燃3-4盒气雾消毒剂封闭降温3-4天,可以有效防止自然空气中的杂菌和袋料表面含杂菌灰尘,在接种过程增加杂菌污染现象。
3.3 无菌操作接种。西峡县是从1994年开始栽培袋料香菇,经过3年的“大室接种”和“箱式接种”模式对比,基本抛弃了房间内开放式接种和塑料吊棚进人开放式接种方法。因为不可避免人体、衣物、头发、呼吸、以及进人时带入到接种环境中的含杂菌和病菌,增加接种后的袋料污染杂菌不稳定因素。经过2004年对开封地区自1999年袋栽香菇越夏,容易造成毁灭性坏袋的调研,和现场对比发现:大室接种的成品袋料,在持续35℃环境中出现的软腐病现象,确认开放接种是越夏困难的主要原因。只有在密封良好的接种箱中接种的袋料,才能获得稳定的成菌率,安全越夏,培育优良菌棒。
3.4 限位限温刺孔。刺孔是促使菌丝生长和排湿的重要措施。刺孔的要点:一是每次刺孔的位置,限定在香菇菌丝团外边沿以内2cm位置,刺深1cm的刺孔针定长度的刺孔方法,防止刺入新鲜培养料中,引起杂菌感染。二是环境温度超过28℃不刺孔,防止刺孔后的菌棒自升温和积温引起烧菌或感染杂菌。三是在封蜡穴上和菌丝团上刺孔,不在瘤状物上刺孔、不在袋膜松弛和空虚位置刺孔。
4. 防高温烧菌
香菇菌丝生长温度5℃-32℃,最适宜24℃-27℃,10℃以下或32℃以上生长不良,35℃停止生长。经试验菇木中的菌丝在40℃经过20小时仍然存活,在45℃-55℃很快死亡。当你把菌棒放在35℃气温的阳光下,几分钟即可以测出袋膜内温度达到55℃左右。又如:在35℃气温的遮阳网下面30cm高度位置测量,比自然温度高出10℃-30℃时,就会适当升高遮阳网与越夏菌袋之间的距离,并在高温期间向菇棚上面喷水降温。
4.1 菇棚严密遮光。采用树枝或黑网遮阳,都要全部遮挡直射阳光,可以在北面开通风口,保持全天通风。傍晚和夜里让棚内空气自然流通,疏散棚内和菌棒积温。如果在竹木林中建棚,应严防阳光透过的光柱扫射菌袋,造成烧菌。
4.2 防自升温烧菌。刺孔后的菌棒内部比表面温度升高1℃-2℃。养菌环境气温高于26℃时,菌棒叠放高度不宜超过4层,并保持环境全天通风,防止最上层两菌棒积温超过35℃引起烧菌。菌棒放大气后,要单层排放在出菇架上,可以有效防止自升温烧菌。需要闭棚养菌的菇棚,日常气温超过25℃,要及时检测温度,开棚通风。
5. 放通风不良
通风不良,影响菌棒通风排湿条件,使菌棒脱水不足,使菌皮增厚,影响出菇效果。其重点是建棚场地要有自然通风条件,并在菇棚四周保持1m宽的通风道,顶部遮阳网与菌棒保持大于0.5m的通风距离。
6. 防菌种穴染杂菌
春栽香菇接入的菌种,因菌丝老化而失去抗杂菌能力、操作或管理过程粗糙、或菇棚避雨不好等,引起杂菌感染。
6.1 防装袋过软。装袋软的袋膜松弛,接种后的袋料移动时造成脱落或呼吸,引起感染杂菌。
6.2 防蜡封过厚。封口蜡温度偏低时封蜡过厚而封闭不严,蜡封面在搬动过程容易脱离或从微孔中呼吸,引起污染杂菌。要及时调整化蜡温度,保持蜡封菌种穴表面薄而严密。其中,蜡抹到菌种穴表面时起沫,说明温度偏高,会烧死菌种;抹上时表面不平滑,说明温度偏低。
6.3 防刺伤菌种穴。刺孔增氧及“放大气”排湿等操作过程,要避免刺伤菌种穴 ,更不宜在菌种穴上刺孔,防止吸入呼吸自然空气或接触雨水,引起杂菌感染。
6.4 防雨水进入菌种穴。菌棒在出菇架上越夏期间,棚上应有棚膜挡雨。没有棚膜挡雨的菌棒点种穴面宜朝上放置或侧面放置。
7. 防寒流刺激出菇
秋冬出菇的春栽袋料香菇品种以中低温为主。2-3月接种,立夏前后已经进入转色期,遇到春夏交换季节15左右寒流刺激,可能导致菌棒出菇。
防治措施:一是寒流到来之前封闭菇棚,缓解温差刺激,并在寒流经过期间防止触动菌棒。二是如有菌棒出菇,可以按正常出菇管理方法管理出菇到采收,防止菇蕾闷死在塑料袋膜内,引起杂菌滋生。
8. 防菌棒脱水不良
越夏菌棒含水量偏高(脱水率低于10%),是出菇困难的普遍现象。经过对同一品种的不同培养越夏环境条件的对比观察结果,影响脱水不良的原因有:拌料不均匀、培养料加水太多、菌棒刺孔和放大气的孔均少于40个、菇棚四周通风不良、夏秋季节长期阴雨等。按照以上技术要求和管理,使菌棒越夏后的重量,比栽培时减少20-40%,再根据不同含水率,分别采取碰棒、注水、定时浸水、定量补水等不同补水催菇措施。其中,对出菇比较困难的菇棚可以试用:在棚内点燃适量柴油(煤油)、或向菌棒表面用油喷雾等“厌氧”催菇方法,严密封闭菇棚,结合大温差和保湿的强行催菇经验催菇。
(免费咨询电话:0377-69690808 13461973173 13333690480 )
主要参考文献:
【1】 黄年来 《中国香菇栽培学》338页:菇木杂菌的生态与浸染途径。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一次印刷版
【2】 黄年来 《中国香菇栽培学》305-322菌种病虫害及管理“脉孢霉、曲霉、酵母菌、病毒“。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一次印刷版
【3】 丁湖广 《香菇高产栽培新技术》